试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发挥评价魅力
浦金锦 苏州东环幼儿园鼎尚总园
[摘 要]赞美性的语言和动作能带给幼儿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它巧妙地卸掉了压在幼儿心头的巨石,于是幼儿的潜能就像火山一样爆发。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老师和家长如何运用好这种赞美性的语言和动作来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爆发潜能,即如何有效地通过评价来让幼儿对美术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
[关键字]评价 幼儿 美术活动 兴趣
每每对幼儿的美术作品作评论时,幼儿或家长都会比较认真的倾听。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也都越来越懂得用积极的赞扬的方式来鼓励幼儿。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发现,过多的用表扬的方式来鼓励幼儿并不一定是好事。表扬多了能使幼儿有优越感,但有时也降低了他们承受挫败的能力。本文正是从如何有效合理的评价出发,论在美术活动中老师该如何发挥评价的魅力来提高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使其快乐、自信的畅游在美术活动的海洋里。
一、 幼儿美术活动中评价的作用
评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在教学领域,评价有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在美术活动中评价则要力求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评价要促进幼儿审美情趣,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其次,评价要加强幼儿的表现能力,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再次,评价要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评价策略
(一) 活动前评价——导入策略
1、困难预设
在我看来活动前的评价不仅限于“评”,它既可以是对活动效果的预测和评判,也可以是引人入胜的活动导入。比如我们在活动前就请幼儿们想一想、说一说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让幼儿自己思考解决的方法,老师最后才给出答案。那么幼儿思考的过程也就是美术活动在幼儿们脑海中进行的过程,等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幼儿们就能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往往就更期待更有兴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2、效果预测
活动中我们还可以保留“谜底”,让幼儿自己去预测结果。比如粘贴蛋壳画,把蛋壳打碎后涂色和先涂色再打碎来装饰画面是两种不同的感受,让幼儿们自由选择作画,猜测画面效果,对最后效果的好奇驱使幼儿专注作画,提高了幼儿作画的积极性。
3、游戏设计
以游戏形式开展美术活动,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凝聚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想象。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运用游戏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幼儿们比较喜欢的闯关游戏。一节让幼儿画水果的活动中要求幼儿能画3-4种常见水果。我就把他设置成小羊找妈妈过障碍的游戏,要过一个障碍小羊就得吃一个水果,就需要幼儿把水果画出来,而且每次画的都不能一样。在画完4个水果后,小羊终于找到了妈妈,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而整个绘画过程又以游戏开展,极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情境创设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故事的引导,情境的设置能让幼儿身临于他们感兴趣的童话世界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任务形象容易被幼儿理解,能打动他们心中的秘密花园,引领着他们想象,使他们的作品精彩纷呈,各具创意,从而快乐的投入活动。
(二)活动中评价——语言策略
虽然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活动,但是教学现场是灵活生成的。因为儿童的个性、兴趣、经验、思维方式的不同会让教学过程充满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同时环境和意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进程。所以幼儿老师的美术教案中往往会出现那么一句“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其实老师指导的过程也就是评价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幼儿们动手动脑,不再有老师的示范、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演示等。在几米的《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中有这么一句:“大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故事书’,孩子说:‘每个大人都是一本呆板无聊的教科书’。”可见一般纯粹的说教会让孩子非常排斥,老师应该运用艺术的、科学的、技巧性的语言来引导幼儿。
(三)活动后评价——情感策略
1、肯定、尊重幼儿作品
毕加索说过:“我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向孩子学习画画。”可见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其可取之处,不能因为你口中的“你没有他画得好”就打击幼儿的绘画热情。我们可以用幼儿的眼睛去看,去揣摩他们的心理,和他们交流,分享,沟通。这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就可以加以对作品的评价,相信这种隐性的评价能更好的被接受,更利于幼儿的成长。
2、严、爱有度
我们要在幼儿活动中发现每个人身上不同的特点;在幼儿作品中挖掘成功的东西,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让幼儿能感受到老师对其满满的爱。对画作内容不持否定和批评,但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行为的不足、表现的错误就要及时给予纠正了。如将他人作品故意破坏、随意扔弃废纸、纸工活动中不按老师要求操作等。老师就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评价。力求在保护幼儿积极性的前提下,促进美术技能的提高。
三、结尾语
《指南》中写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而《纲要》中又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幼儿在活动中愉悦感的体现既是其兴趣所在,同时又促进其对活动的兴趣。评价的作用有许多,而我觉得它应发挥的最大魅力就是激发幼儿对参与活动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幼儿才能主动地创其形、上其色、表其意,而老师也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7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3、杨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2014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第90、175页
4、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旅游教育出版社,第250页
5、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2002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