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ogo.png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园所文化

如何指导户外混龄活动

发布时间:2019.05.15

         

来源:

幼儿户外混龄活动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放在同一个空间内通过“大带小、小促大”的活动方式让彼此在相互交流、互助、示范、模仿、学习等形式中自主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通过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器械、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发挥幼儿天性,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进程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同时,通过异龄幼儿间的互动构成一个互助学习与协同游戏的活动方式。这种体育活动方式不但满足了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需要,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更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户外混龄游戏的有效指导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观察支持策略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教师过于放手———完全旁观,无观察目的,无有效参与,游戏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幼儿能力得不到提升;有的教师过于高控———全线参与,从游戏形式、玩法到问题解决,过于强化“教育”职能,使幼儿因缺乏自主空间而制约交往、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缺乏支持策略———参与时机与支持引领方式不恰当,影响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如何户外混龄活动”的学习。

在交流过程中,每位老师毫无保留,大家在碰撞中寻求平衡,在对话中产生共鸣,在研讨中互相学习提升。

有的说:“教师充分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孩子敢于探究,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让幼儿通过钻、爬、骑、走、跳使幼儿动作全面发展,幼儿兴趣高,专注力持久。”

有的说:“教师能够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幼儿的经验。”

有的说:"只要老师放手,孩子们的想法永远超出老师的想象,孩子们的智慧是无限的!"

的确,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观察幼儿的兴趣,做到适当的调整。因此场地创设上不仅要注重物质条件的创设,而且还要注重精神氛围的营造。其一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氛围,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满足幼儿自主性的需要。在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合理地评价幼儿参加的体育活动,以保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善于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对幼儿的危险动作要及时地加以组织和引导。活动的选择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孩子自主选择活动区域、活动材料、游戏伙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是我要玩而不是老师要我玩;是幼儿自己玩的游戏而不是老师固定的游戏。因此教师在指导中应避免幼儿在老师的指挥棒下规定进行某种活动,挫伤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指导中应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发展水平和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体验参与的快乐,幼儿从中不会感到有压力,更多的是轻松愉悦。

通过本次学习,随着教师观察支持策略的提升,幼儿社会性得到较为良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在游戏中能较为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交流,遇到问题或矛盾时有协商解决的意识,并愿意为克服困难而付出努力。

上一条:新学期师徒结对活动
下一条:工会活动—知识竞赛

关闭